01来校前安全
1.不要轻信陌生电话、短信、邮件,注意分辨信息真伪,防止上当受骗。
2.注意财产安全,不要向学校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缴纳款项。
3.养成良好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切勿酗酒、沉迷网络。
4.充分利用假期空余时间查阅安全知识、防范安全事故,同时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02报到途中安全
1.注意交通安全,不随意搭乘无牌、无证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2.注意饮食卫生,不随意饮用路边食品和饮料,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3.注意人身安全,尽量不与陌生人搭话,提防骗子利用学校新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人地生疏的特点实施诈骗。
4.注意财产安全,大额现金应存入银行,注意保管好银行卡密码,不要用身份证号、生日、电话号码作为密码。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防止丢失或被盗。
5.注意住宿安全,赴校途中需要住宿的,要谨慎选择所住宿的宾馆,不要投宿到治安环境差的小旅社。
03到校后安全
1.防盗问题:妥善保管好现金、存折、汇款单和银行卡等贵重物品。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不要随意放在寝室的床上、桌上,笔记本电脑要防盗上锁,以免被人“顺手牵羊”。要防范以“走错门”“找老乡”、推销商品等为借口的盗贼;离开寝室或睡觉时应关好门窗、抽屉。
2.防范各类诈骗:警惕以“找同学、找老乡”等名义套用个人和家庭信息,借机诈骗;注意提防短信、QQ、邮件、求助等形式的电信网络诈骗。不要将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存折、信用卡等借与他人使用,防范求助诈骗。
3.防火安全: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制度,注意用电安全,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私接乱拉电线,谨防火灾事故发生。
4.人身安全:新生入学后一般不熟悉周边环境,不要单独外出,有事外出要结伴或告诉同学、老师自己的去向,外出途中不轻信陌生人。
5.信息安全:保护好个人隐私(身份证、学生证号、银行账号、家庭住址、父母及其他亲人电话和姓名);对外复印个人身份证明等证件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范围及权限,遗失证件及时挂失和补办。
6.公共场所安全:在教室、图书馆、餐厅、操场等公共场所,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切勿将放有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的书包用来占座或随意放置,以免被盗。
7.校内交通安全:家长自驾车陪同学来校报到的,要听从现场保卫人员的指挥,把车停放在校外指定区域,同时做好车辆防盗。在校园内活动时,应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边,物品堆放不占道;严禁购买来源不明质量无保障的二手自行车、电动车。
04防范电信诈骗
1.刷单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等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用并有额外提成,号称“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日结”。刷第一单时,犯罪分子会小额返款让你尝到甜头,当刷单交易额变大后,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你拉黑。目前,在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刷单诈骗案件发案数居于首位,特别是大学生等年轻人群体成为此类案件的高危群体。千万不要从事任何形式的刷单、刷信誉等“工作”,并且刷单本身就是一种欺骗手段,大学生应当诚实守信,自觉抵制刷单行为。
2.贷款诈骗:犯罪分子会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等幌子,吸引你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之后让你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等理由先交纳各种费用。当犯罪分子收到转账后,便会卷款消失。由于诈骗APP或网站大多仿冒正规贷款平台,制作精美,足以以假乱真,因此让人真假难辨。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金融机构或手机正规应用市场下载APP,并且正规贷款不会提前收取任何费用。
3.虚假购物诈骗:犯罪分子以低价促销的幌子发布低价商品消息诱骗你,一旦上钩,对方便要求你添加QQ、微信私下转款交易。犯罪分子会先让你转款但不发货,还会编造货物被查扣、收取定金等理由诱骗你继续转款,随后将你拉黑。警方提醒网络购物要选择有知名度、信用度和安全保障的网站,并认真核对网站网址,防止上虚假网站;在购物过程中不要点击通过网站专用聊天工具以外的方式(包括QQ、微信)发过来的链接,更不要贪图便宜随意转账购买。
4.网络游戏诈骗:犯罪分子打着买卖玩家手中的游戏账号和买卖游戏装备的幌子,利用假的交易平台,来骗取玩家手里的账号和钱财。千万不要轻信网络游戏中弹出的优惠、中奖、买卖信息,购买装备或虚拟游戏币尽量使用通过认证的正规平台进行交易。联系网游交易客服时一定要留意客服是否实名注册,有无联系电话等,不要在QQ、微信等私人交流平台上进行交易,更不要随意点击发来的链接、二维码。
5.助学金、奖学金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高校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向困难学生或其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对困难学生或成绩优异学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如不及时领取将会过期,而后指挥受害人操作转账。如果遇到发放助学金及奖学金的,请先向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真伪,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6.冒充熟人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号软件盗取QQ号或者微信号,登录QQ或者微信后冒充当事人与其好友聊天,通常以急需用钱等理由向其借钱,犯罪分子提供账号让受害人转账。网络聊天工具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同学们遇到亲戚朋友通过QQ和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向你借钱或者让你帮忙付款的,一定要先打电话核实对方身份,防止熟人的身份被冒用而上当受骗。
7.注销“校园贷”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你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犯罪分子以不符合当前政策或校园贷账号异常需注销否则影响个人征信等为由,诱骗你在正规网贷网站或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然后将贷款转至犯罪分子账户从而骗取钱财。不要轻信陌生人声称你之前有“校园贷”行为,更不要对“征信会受影响”信以为真。如遇以“校园贷”为借口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
8.红包返利诈骗:犯罪分子以举办活动、为明星过生日、报复渣男等为借口,发布“付款小额费用成倍返利”的“红包返利”广告,一般会拉你进入聊天群中,此时群中的“托儿”会纷纷表示“返利已收到”增加你的信任。在你上当后,最初付款的几笔也可能小额返利,但投入较大以后就会被对方拉黑或踢出群。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承诺高额返利的一定是诈骗,切勿轻信。
9.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以被害人的银行卡、社保卡、医保卡等信用支付工具被冒用,或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并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使被害人陷入恐惧,再让被害人进行“资金清查”或者将钱转入公检法指定“安全账户”,以自证清白,从而实施诈骗。
在此提醒同学们:
1.开学报到前,请一定按照学校指定的途径缴纳学费、住宿费、体检费、医保费,学校不会以任何形式或名义,在非学校官方平台上向学生或家长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2. 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老师等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等各种名目时,同学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老师联系求证。
3. 接到航空公司短信或电话称航班已取消时,千万不要拨打短信上提供的电话,应登录航空公司官网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查询。
4.守好“三卡”: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参与买卖、转借、转租电话卡、身份证件、银行卡、对公账户等行为,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的QQ、微信等社交工具租售他人,保护自己及家人的信息安全,也防止沦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的帮凶。
5.官方平台:国家反诈中心APP是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是一款能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内容的软件。软件内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后,我们要确认已将该APP所有权限打开,以便其发挥作用。
05心理健康安全
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同学们常会出现情绪的变化。如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颇高,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这些都很容易使大学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调节心情的好办法吧。
1.提升自身能力
(1)注重健全人格的自我培养:自主性、判断力、责任感。
(2)努力提高学习能力:综合分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不断创新能力。
(3)增强独立意识:独立决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
(4)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多交朋友,待人真诚,能够接纳他人的长处与不足。
2.学会情绪管理
进入大学后要独自面对来自学习、人际关系、生活等方面的挑战,要充分了解、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好。
3.正确面对挫折
(1)要敢于面对挫折,遇到挫折时,学会转移注意力,减少挫折的消极影响。
(2)待情绪稳定后,集中精力去认识挫折本身,全面分析,找出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安全先行,以始为终,以上就是关于新生入学的注意事项,迈入校门,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不懈奋斗,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